為確定陜西韓城礦區和黃陵礦區煤矸石中氟的賦存特征及潛在生態風險,以韓城石炭-二疊紀煤矸石和黃陵侏羅紀煤矸石為研究對象,對兩地煤矸石中6種形態的氟化物進行連續分級提取,使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含量。結果表明:韓城礦區和黃陵礦區煤矸石中氟賦存形態以次生相(水溶態、離子交換態、無定形鐵鋁結合態、結晶鐵鋁結合態和有機結合態)為主,質量分數分別為92.19%(韓城)和87.76%(黃陵),各次生相形態氟中又以水溶態氟質量分數最高(分別為31.56%(韓城)和33.30%(黃陵));對煤矸石中各形態氟與煤矸石理化性質分別進行的相關性分析表明,pH值、交換性Ca和交換性Mg與水溶態氟在0.01水平下呈極顯著正相關(r=0.837**,r=0.802**,r=0.727**),是影響煤矸石氟含量的主要因素;對韓城礦區和黃陵礦區煤矸石中氟污染進行潛在生態風險評價,考慮到不同賦存形態氟的生物有效性不同,對不同賦存形態氟含量實測值賦予不同的權重,計算出的生態風險指數表明,韓城礦區生態風險指數(ERb)呈東部高西部低,且S4(下峪口煤礦)點為高風險地區(ERb=2.4),黃陵礦區生態風險指數北部高南部低,Z1(黃陵二號礦,ERb=2.1)和Z6(集賢煤礦,ERb=2.26)為高風險區,整體風險等級低于韓城礦區。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